2025-07-31 16:44:00 来源:西华大学
青姆,陈涛
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也承载着全国各族人民的梦想。202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着重强调:“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各族人民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要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各族人民的心紧紧连在一起,把各方面的力量广泛凝聚到一起,共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共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盛举。”这就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即需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磅礴力量。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的根本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文明悠久。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要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重大成果,也为新时代理塘的民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坚持党的领导,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根本保障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理塘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长期的历史奋斗中形成的,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坚持党的领导,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进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伟大奇迹,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全国各族人民众望所归的领导核心,是保持社会稳定、推动国家发展、实现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的强大领导力量。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大团结,才能集中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凝聚全民族的共同意志。
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理塘民族工作才能牢牢把握正确方向,不断提高民族地区现代化水平,带领人民逐步实现现代化。第一,必须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通过党建引领民族团结进步,构建党委统筹、政府落实、社会协同的工作格局,把党的领导贯穿于理塘民族工作的各领域、各方面和全过程,确保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政策真正落地生根、取得实效,不断提高理塘地区少数民族群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汇聚起来,为理塘的现代化建设凝聚强大合力。第二,要强化党组织引领,建立县、乡、村三级民族工作责任体系,将民族团结纳入基层党组织考核指标,确保政策落地见效。创新“党建+民族团结”模式,通过党员结对帮扶、民族政策宣讲进牧区等活动,有效提升党员干部治理民族事务的能力。第三,优化干部队伍结构,特别注重培养熟悉民族政策、通晓民族语言的基层干部,选拔藏族、汉族双语干部,深入少数民族群众当中了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真正解决群众民生问题。
二、树立共同体理念,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思想认同是共同体意识的核心,理塘要立足多民族共居的实际,以教育宣传为抓手,推动“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入脑、入心。只有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引领各民族将自己的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才能增进理塘藏族同胞对中华民族的自觉认同,夯实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思想基础,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才能有效应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民族领域可能出现的风险挑战,为党和国家的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重要思想保证。
首先,加强铸牢理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要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贯穿于各阶段教育,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在中小学开设民族团结教程,推行藏汉双语和国家通用语言教育模式,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马背课堂”“帐篷学校”等教育点覆盖偏远地区学生,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齐心协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不断增强理塘各族群众“五个认同”。其次,要加强现代文明教育,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同时必须尊重和保护当地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学习和使用。增强理塘少数民族群众的国家观念、法律意识,自觉维护国家最高利益和民族团结大局。提高理塘地区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更好地推动民族地区现代化水平提高,助力国家发展大局。最后,可以依托“天空之城”文化IP,举办赛马节、理塘藏戏等民族特色的民族活动,同时借助新媒体平台积极向外传播民族团结故事,生动形象地把理塘藏族形象与爱国情怀相结合,讲好理塘地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组织藏汉家庭结对、跨民族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交往交融,推动理塘成为情感认同和行为自觉的“石榴籽家园”。
三、推动文化繁荣,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精神动力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理塘地区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这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宝贵资源。要大力推动理塘地区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精神力量。
一方面,加大对理塘地区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力度,设立专项基金,培养和扶持民间文化传承人,鼓励他们开展传帮带活动,让民族文化代代相传,从而传承保护理塘土陶、藏靴、高顶红帽、藏香、藏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加强对传统民族建筑、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和修缮,让理塘的文化根脉得以延续。另一方面,推动民族文化的创新发展,将理塘的民族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打造时代特色与民族特色相结合的文创产品和文化IP。首先,可以挖掘理塘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发展文旅产业,开发民族文化体验项目,让游客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也可以领略理塘的民族文化。其次,文艺工作者必须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创作更多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反映理塘各民族群众美好生活的优秀文艺作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凝聚起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最后,正确处理中华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关系,深入挖掘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理塘地区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鉴,引导各族人民在交往交流过程中增进理解认同。打造中华民族共享共有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积极创造传播各民族都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更加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好推动各族群众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奋斗。(作者: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青姆;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陈涛)
参见精神文明网链接:https://www.jswmw.com.cn/lljl/202507/t20250731_1365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