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华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成员赵晨韵博士的新著《晚清上海革命报刊研究(1902—1912)》由新华出版社出版,面向全国发行。该书的出版,标志着研究基地在近代中国思想史研究领域取得了新的学术成果。
晚清时期,国家积贫积弱,民族危机深重,广大革命志士在海内外创办了大量报刊,推动思想启蒙与社会变革。其中,上海作为近代中国的思想与出版重镇,成为革命思想传播的重要中心。赵晨韵博士的新作,以1902年至1912年间在上海出版的革命报刊为研究对象,全面系统地梳理了清末十年上海革命报刊的发展脉络、运营机制、编辑策略、内容导向、发行网络与社会影响,深入探讨了上海革命报刊与清末社会变革之间的内在联系。书中既有从时间维度对十年间不同发展阶段的细致考察,也有从空间维度对上海革命报刊区域特性的深入分析,揭示了上海与各地报刊互动关系及其在社会动员、革命思想传播中的独特作用。革命报刊不仅是传播革命思想的“传声筒”,更是凝聚社会力量、汇聚各民族奋进合力的重要“粘合剂”和社会动员的“催化剂”,在推动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该书史料扎实,脉络清晰,图文并茂,不仅为学界研究清末革命思想与社会变迁提供了系统参考,也有助于公众理解革命报刊在民族觉醒、各民族力量凝聚与民族独立进程中的历史意义。其成果对于今天深入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渊源、理解思想动员在各民族力量凝聚中的作用,具有重要启示。
赵晨韵博士表示,希望通过本书的出版,使更多读者了解晚清上海革命报刊在激发民族觉醒、凝聚各民族力量、推动社会变革中的重要作用,从而进一步认识中华民族在近代救亡图存中的团结奋斗精神。研究基地也将继续发挥学术优势,推出更多高质量成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坚实的学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