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网】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理塘藏族故事

作者:学生通讯员 吕浪梅发布时间:2024-11-04浏览次数:10

2024年11月1日,精神文明网的思享会栏目刊发了我院青姆老师的文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理塘藏族故事。原文如下: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理塘藏族故事


20236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中华民族具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民族发展史,讲好理塘藏族故事,有利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国家,中华民族是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统一的命运共同体。理塘,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其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孕育出丰富多彩的藏族文化。藏族文化中的理塘藏戏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炫彩夺目的光芒。理塘藏戏源于西藏蓝面具剧种中的“觉木隆”派,于1940年传入康区。藏历铁龙年(1940)5月,理塘香根喇嘛洛绒丁增赤乃嘉措新临理塘寺附近的东呷坝即七世达赖噶桑嘉措降生地,为理塘藏戏团的创立、演出举行庆祝仪式。自此,藏戏成为“日皎节”传统节目,每年“日皎节”演出藏戏六天。理塘藏戏在音乐和表演方面既继承了觉木隆派的长处,同时又融入本地民歌和民间舞蹈,在表演程式上也作了较大改进,成为康巴藏戏的一个重要流派。但在生活节奏快的今天,理塘藏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保护、传承理塘藏戏,讲好理塘藏族故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程中彰显民族特色所亟待解决的问题。

加强理塘藏族人民同其他民族之间的交流、交往、交融是传承理塘藏戏、讲好理塘藏族故事的密码。理塘藏戏作为具有民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着理塘藏族人民在价值取向、道德规范以及行为特征等方面的独特风貌,它在理塘藏族人民群众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被创造,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各民族广泛交流交往交融,既是党的民族工作理论和实践的智慧结晶,也是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途径。展开历史画卷,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贯穿于中华民族发展各个历史时期。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民族团结一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奋斗,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得到巩固深化。“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充分考虑理塘地区的实际情况,推动理塘人民群众紧紧围绕民族团结进步同其他地区、其他民族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在不断的交流中寻找继承、发扬、创新理塘藏戏的方向,不断深化理塘藏戏的民族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讲好理塘藏族故事,推动理塘藏戏走出去,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提供助力。

大力发展教育,建设地方特色课程是传承理塘藏戏,讲好理塘藏族故事的有力举措。理塘藏戏在理塘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从表演内容到表演形式保留了理塘藏族人民的文化风格和生活面貌,具有极高的教育和学术价值。大力发展教育,有利于推动藏戏传承与发展,挖掘和保护藏族文化,进而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任何一种文化的保护和赓续都离不开教育,教育能为文化传承提供支撑,推动多元文化交流交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纵观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洪流,诸多技艺、文艺作品等由于教育缺失而失传的例子不胜枚举。首先,通过教育这一途径将理塘藏戏通过课堂传递给年轻一代,确保了理塘藏戏在时间上的延续,使得每一代人能理解和继承前人创造的藏戏文化,同时通过课堂可以让不同民族的学生感受理塘藏戏文化的魅力,热爱理塘藏戏,建立起对理塘藏戏文化系统、整体、理性的认识。其次,根据理塘藏戏文化的民族特色建设地方特色课程是对理塘藏戏的传承、发展和创新,能够增强学生们对理塘藏戏的认同感和对理塘的归属感,能培养学生热爱家乡、讲好民族故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加深对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认识。通过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将优秀的理塘藏戏文化中极具民族特色的元素、故事进课堂、进校园,不仅增强了课堂趣味性,还能让广大青少年群体通过课堂了解理塘藏戏文化的深刻内涵和独特的魅力后,提高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不断为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使其永葆青春活力。

充分发挥理塘藏族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鼓励开拓创新是传承理塘藏戏,讲好理塘藏族故事的关键点。理塘藏戏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价值理念,强调民族团结、坚忍不拔的精神。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理塘地区的人民群众是理塘藏戏的主要受众、创作者和继承者,是推动理塘藏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主体。第一,传承和发展理塘藏戏要牢固树立起人民群众对理塘藏戏的信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是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源于对本民族文化有足够的认知和了解,只有建立起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才能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华民族故事、铸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的道路上坚定走下去。第二,要切实关注和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我们这个时代,国家繁荣、社会平安稳定,有传承民族文化的意愿和能力,要把这件大事办好。”新时代,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广大文艺工作者在传承理塘藏戏文化,讲好理塘藏族故事时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走进理塘人民群众中,不断从理塘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创作出反映理塘人民心声的藏戏作品。第三,传承和发展理塘藏戏文化要鼓励人民群众开拓创新。理塘藏戏的演出不仅丰富了理塘藏族人民的精神生活,还能让观众在观看时深入了解这项古老的文化艺术背后的文化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传承理塘藏戏文化,讲好理塘藏族故事要大力鼓励和支持理塘人民群众充分利用新科技、新媒体手段传播理塘藏戏文化,推动理塘藏戏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真正实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融入时代进步的潮流中,切实把民族元素同现代元素有机耦合,推动民族文化始终沿着符合国情和时代发展方向的轨道上前行,不断彰显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理塘藏戏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在其中的宝贵资源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挖掘理塘藏戏的时代价值,不断从理塘藏戏文化中汲取历史人文养分,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不断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感、民族自豪感,为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养分,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作者: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青姆;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吕浪梅)


责编:冯冬

编审:翟元平